近年来,淮安市消防救援支队在省消防救援总队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后勤不后、保障先行”理念,服务中心,夯实基础,全面推动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各项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迎难而上担使命
建成全国首家省级驾培中心
驾培中心占地88.2亩,配备16辆教练车,建有整套驾驶考试模拟系统,可一次性满足150人培训需求,并形成了从报名到取证的“一站式”消防驾考新模式。
该中心是一所按照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建设的综合三类驾驶员培训中心,设有办公生活区、学习娱乐区和室外实践教学训练区,教学训练区涵盖倒车移库、限宽门、模拟站台、消防车泵浦操作区、模拟高速公路道路驾驶训练区等18个科目。
坚持长效强基,注重师资力量建设,组织全省43名教练员参加地方执教资格考试,考试通过率100%。
坚持按纲施训,严格按照机动车驾驶培训与考试大纲内容,将理论类培训32学时、操作类培训84学时,细化分解到三个月课程,穿插安排消防车调水、作战停靠、维护保养等科目学习。
聚焦“智慧消防”
建设全省一流智能仓储
落实总队战勤保障体系“一个中心实体、三个区域支点”的总体目标,淮安市战勤保障智能物资仓库依托(省级)淮安灭火救援应急中心建设,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并具有物资集中存储、车辆装备维修、“两室一站”保障、模块研发存储等功能。
一 数据可视化
通过研发的WMS系统,直观显示装备名称、数量、存储位置,同时还具有装备物资系统自动盘点和数量预警提示功能。
二 存取智能化
器材出入库时,由系统生成表单,下达运行指令,自动分配货位,即完成出入库操作,操作简单方便,全程实现无人化。支队还将地震救援、水域救援和化工灾害等器材装备进行模块化编组,实现一键出库。
三 出库效能化
系统出单个货位货物时,仓库最远端约需4分钟,最近端约需2分钟,出多个货位多种货物时,1小时内平均可出50个货位,效率大大提升,满足实施大型灭火救援任务时对装备物资的需求。
四 系统兼容化
系统研发时,已预留后台数据接口,为后期对接大数据平台和系统应用升级提供数据支撑。下一步,支队还将持续研发器材装备“全寿命”管理平台,并实现器材装备出(入)库、存储、使用和报废的“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
“互联网+明厨亮灶”
明厨亮灶引领全省行业标准
为提高伙食管理水平,支队精心谋划、广泛调研,在全国消防系统首家获批“明厨亮灶”工程省、市级地方标准,并研发应用“明厨亮灶”伙食管理系统。
一 坚持问题导向,以标准夯实基础
涵盖从库室设置、设施配备、采购管理、卫生消毒、人员配备、膳食营养等共21个章节、60项条款的《消防机构食堂设施设备配置规范》、《消防机构食堂卫生管理规范》、《主副食采购规范》、《营养配置规范》、《信息化平台建设规范》等五项《标准》。
二 健全工作机制,以技术引领管理
以五项《标准》为基础,研发应用“明厨亮灶”伙食管理系统。包括:明厨亮灶核心业务平台、智能出入库子系统、自助服务终端子系统、图传亮灶子系统四大功能模块。
明厨亮灶核心业务平台设有供应商管理、食谱制作、采购管理、帐目管理、考评管理、决策分析六大功能。
智能出入库子系统整合电子秤、高清摄像头、指纹识别仪等硬件设备,设有自动生成出入库台账和报销凭证功能。
自助服务终端子系统设有信息发布和交流互动功能,除查看食谱、伙食帐目、农残检测等内容外,还可通过点餐评价参与伙食管理。
图传亮灶子系统使用互联网远程查看食堂的实时视频监控,监督厨房操作人员按规操作。
通过四大系统十一大功能,实现伙食管理工作建设标准化、管理精细化、操作透明化的闭环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标准》和执行脱节的现象。
三 突出保障基层,以应用检验成效
建设标准有据可循。在国家倡导“过紧日子”的新形势下,“明厨亮灶”标准化建设避免了资金浪费和设施设备闲置。
科学制订营养配餐。系统结合季节变化、训练强度、配餐需求形成400道菜品、100套营养套餐,满足了不同指战员需求。
规范采购精细管理。借助物联网实现全市主副食品价格共享,实时掌握伙食费支出、主副食品消耗同级对比,有效杜绝“跑、冒、滴、漏”,规避廉政风险。
公开监督量化考评。指战员可以通过自助服务终端查看本单位伙食菜单、卫生情况、逐日消耗、账目公开等信息,管理人员也可通过本系统动态掌握伙食管理情况,指战员满意度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