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夯实城乡社区火灾防控基础,有效提升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徐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科学部署、主动作为,持续推进消防安全大检查工作,切实预防和减少居民住宅火灾事故发生。徐州市云龙区以激发“红细胞”、练就“黄金瞳”、培育“蓝助手”为抓手,通过推行“红黄蓝”三色工作法,积极探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消防安全格局,拧紧社区消防安全“螺丝钉”。
激发“红细胞”
启动消防平安社区建设新引擎
以基层党建引领消防平安社区建设,云龙区汉风街道昆仑社区通过构建“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消防楼长”三级组织体系,将社区划分为5个“党建+消防”网格,在每个网格上同步建立党组织,共推选了18名“党员中心户”作为消防楼长,建立网格化消防管理机制,消防楼长负责网格内的消防宣传、隐患排查、信息上报,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依托居民家门口的“先锋驿站”和“消防驿站”,将消防安全融入其中,放置消防宣传册、配备应急消防器材、张贴消防楼长职责,将其作为基层消防工作的落脚点,共打造了6个居民移步可达的红色消防阵地。
以“红色文化+消防文化”“疫情防控+消防安全”为切入点,建设社区消防主题公园,设立火情提示屏、消防涂鸦墙、火焰雕塑、创意宣传栏,设计制作10余种消防主题的水杯、鼠标垫、挂件等文创产品,制作20000份核酸检测消防安全卡,将消防安全融入居民生活中。2022年,在云龙区汉风街道昆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了全市首家社区消防所,明确了社区消防所工作职责、工作内容、组织架构等,并设置消防安全VR体验区、消防图书角、消防打卡处,建成以来累计受教育群众超过3000人次。
练就“黄金瞳”
瞄准消防平安社区建设新路径
云龙区探索全民消防“12345”工作法,即健全一个组织、畅通两个通道、规范三个管理、建立四个队伍、提升五个能力,推动了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业主等落实消防安全职责,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提升小区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鼓励小区加强基层消防设施和技防措施的经费投入,新建、完善微型消防站160处,新安装智能充电装置216套,小区增设466个电动车电梯阻断装置。
大龙湖旅游度假区消防救援大队与云龙区民政局联合开展“全民消防、平安至上”社区治理服务项目,发动广大居民主动参与全民消防活动,组织“全民参与式”排查火灾隐患专项行动21次,共排查消除火灾隐患262处。为提高基层消防工作信息化水平,依托微信小程序,每个居民都有了一双“黄金瞳”。利用一键拍照上传功能,居民通过微信小程序上报消防安全隐患至云龙区应急指挥中心平台,目前已收集各类消防安全隐患信息281条。打通小区消防安全投诉受理渠道,形成“一网统筹、群众共治”的工作格局。
培育“蓝助手”
赋能消防平安社区建设新力量
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充分激发群众关注消防、支持消防、参与消防的热情,全民消防理念才会深入人心,基层社区消防事业才更富有生命力和活力。以昆仑社区为试点,按照“有人员、有器材、有战斗力”的标准,建立“蓝助手”应急救援处置队。在人员配置方面,“蓝助手”应急救援处置队由社区网格员、社区民警、微型消防站人员、物业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组成,目前共有36名兼职消防安全员,均接受了消防事故处置培训和常规业务训练。
“蓝助手”们对辖区街巷每周开展一次巡查,检查消防安全设施。通过一年2次开展消防演习,定期开展疏散逃生、安全宣传等活动,带动辖区居民学习消防知识,提升自我消防安全意识。为了提高“蓝助手”们的战斗力,昆仑社区定期组织队员开展培训、演练,确保队员熟悉消防设施位置、疏散通道和出口、社区内建筑布局等,掌握疏散人员、扑救初期火灾、操作消防器材等技能,为社区消防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为充分调动“蓝助手”的积极性,昆仑社区实施消防志愿服务积分制,对每次活动赋予相应分值,参与积分兑换,每次的积分都记录在每个消防志愿者的积分手册上,涉及服务时长、服务内容及服务对象等,让“小积分”兑出“大安全”,使“单向付出”变为“双向循环”,促进“蓝助手”消防志愿服务长效化、持久化开展。(供稿/徐州大龙湖旅游度假区消防救援大队 汉风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