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惠山大队赴阳山镇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纪念馆组织开展“清风扬正气 廉洁润初心”廉政主题党日活动,大队部干部、文员代表,惠育路消防救援站指战员代表,各专职消防队队长及队员代表共计30余人参加。
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纪念馆的故事
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纪念馆,于2018年8月建成投用,总建筑面积250平方米。1937年11月无锡沦陷前夕,一批爱国进步青年汇集到阳山境内的陆区桥小学,踏上西行征程投身革命队伍。为弘扬家国情怀,传承惠山红色基因,惠山区委以“锡流”为主题,在陆区桥小学原址所在地,建成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纪念馆,即“锡流”纪念馆。
该馆共分涓溪汇洪流、踏上西征路、激发民族情、艰辛不畏苦、无悔报国志5个展区,通过历史和现实的对照,激励全体党员群众积极向革命先辈学习,继承先烈遗志,发扬优良传统。现为无锡市党史教育基地、无锡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无锡市巾帼党性教育示范基地、惠山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惠山区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惠山区“同心”教育实践基地、大美阳山乡村振兴讲习点。
01、第一部分:涓溪汇洪流
九一八事变以后无锡爱国青年们纷纷组织成立各种进步社团,据不完全统计,共有多达三十余个进步社团。无锡青年界抗敌后援会就是其中之一,民国无锡商会会长钱孙卿任后援会主席。这个“锡青抗”也就是我们“锡流”的前身。无锡沦陷前夕,日军已经开始对无锡城区进行轰炸,中共地下党为了保护这批爱国青年,决定让他们先转移到陆区桥小学,然后撤离无锡。先行到达的爱国青年们借住在当地老百姓家中,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掩护。这批爱国青年汇集于此,在这里,他们酝酿到宜兴、溧阳山区打游击,进行武装抗日。
02、第二部分:踏上西征路
这支队伍到达溧阳后,与当地的抗日救亡青年组织联合在一起,准备行动。但是此时,战局出现了新的态势,日军一路沿沪宁线西侵,沿太湖南侧向南京包抄,使溧阳处于包围之中。无锡、溧阳、上海三方负责人在溧阳的周城召开紧急会议,正式宣告成立“锡流”。这次会议还决定,锡流继续沿长江西进,一边流亡宣传抗日救国,一边寻找党组织,照片和绘画展示了当时锡流人员进行抗日宣传的场景。
03、第三部分:激发民族情
1937年12月5日这一天,锡流成员们准备在芜湖乘坐英国商船,沿长江西进。到达芜湖时,遇到了来自苏沪地区的各种流亡团体和大量难民,锡流成员决定组织难民们乘船前往南昌。不料,遭遇日军轰炸,轮船沉没,数百难民遇难。锡流成员亲眼目睹这一惨剧,更加激起他们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和投身抗日的决心。日军的轰炸使“锡流”内部对行进路线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为了减小目标,保证安全,锡流成员决定兵分两路,分三小队分别行动。周秋野、薛永辉等带领第一队到武汉寻找八路军办事处,二三队在钱敏、吴志明、包厚昌等带领下,到南昌寻找新四军办事处。
04、第四部分:艰辛不畏苦
“锡流”队伍一路风餐露宿、跋山涉水。路上,能搭到车就搭车,能乘到船就乘船,很多时候要靠双脚来步行,一天赶八十里路,足伤难以行走,仍坚持不掉队,夜晚常借宿空屋破庙,身上长出虱子,大家却戏称为“光荣虫”。怀揣抗日救亡、寻找党组织的坚定信念,每个人都斗志昂扬。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跋涉,“锡流”分别抵达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和南昌新四军办事处,加入到抗日队伍中去。难能可贵的是,锡流成员们将剩余经费悉数上交党组织,党组织收到这笔经费后,还在武汉和南昌当地的报纸上刊登了启事。“锡流”人员到达南昌后,受到了党组织和抗日爱国人士的极大关注和热烈欢迎。
05、第五部分:无悔报国志
130余名成员中,有19人在抗敌过程中壮烈牺牲,其中女性6人。在抗战结束后,锡流成员在和平时期,在不同的岗位,同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八位成长为省部级高级领导,三十多位走上厅局级领导岗位,其中谢志成曾任湖北省纪委副书记、周婉如曾任广东省妇联主任、严永洁曾任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明曾任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随后,观看了《锡流千里》主题教育片,让全体人员了解了无锡爱国青年组成的地方抗日救亡团体从无锡沿长江辗转千里寻找党的组织,投身革命的光辉历史。
重温入党誓词
通过重温历史、缅怀先烈,引导全体人员自觉接受党性淬炼,积极汲取清正廉洁文化精华,不忘初心使命,提升道德情操,加强自我约束,保持清醒头脑,以高标准、严要求筑牢防腐拒变防线,为推动全区消防救援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