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差异化练兵工作部署以来,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认真对照 “五个差异化”要求,围绕深化现代化指挥中心建设试点实际需求,分警情、分岗位、分层级,扎实推进指挥中心岗位差异化练兵序时、科学、有效开展。今年以来,队伍初战效能持续提升,其中接警询情、立案调派时间缩短约20秒,警情1分钟内立案率达95%,灭火救援整体响应到场速度缩减30%,战斗展开平均时长缩短26%。
一、坚持警情牵引
区分普通警情与重点敏感警情,梳理指挥中心制度规范,研究拟制接处警工作指引,汇编典型灾害事故指挥与战术要点、编成方案,作为日常基本业务学习资料,针对性提升接警员、跟警员等岗位专业能力素质。
初步拟制接处警工作指引(涵盖17类火灾扑救、11类应急救援)固化周工作循环机制(周一工作例会、周二桌面推演、周三案例复盘、周四集中学习、周五总结研判),坚持每周开展接处警全流程桌面推演、重点警情案例复盘、综合业务能力集中学习,不断提升中心全体人员能力素质。
二、坚持分岗强能
区分指挥中心班长、接警员、跟警员、信息情报员、数据分析员等不同岗位,对照岗位职责要求开展分岗位专业化实训。采取个人自学+集中检验等形式,在督促指导日常自学基础上,按照实战场景和要求抽查检查各岗位人员专业能力情况,倒逼岗位能力素质提升。建立基层通信员与指挥中心接警员、跟警员交叉互学机制,畅通机关下队实践、基层跟班轮训等常态工作,基层通信员定期到指挥中心轮习轮训,优秀接警员、跟警员定期下队帮扶指导。
三、坚持研学研训
建立课题研学机制,针对“高低大化”等典型作战对象以及新兴行业领域,邀请专职指挥长开展授课。部署开展指挥中心业务竞赛,做到国家队和政府专职队全覆盖,着力补强现场信息获取、重要情况反馈、作战安全提醒、战斗指令传达等警情处置全流程综合能力。深化“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加强与联动单位交流联系,建立联席会议、联合演练、资源共享、联动响应等机制,不断提升部门间联学联勤联动能力水平。近年来,支队先后与市建委燃管中心制定出台城镇燃气突发事件应急联动规程,与市生态环境局签订应急联动合作协议。
四、坚持考在平时
用好考核指挥棒,修订完善指挥中心岗位日常量化考评标准,综合话务量、立案量、立案时间、单位信息关联率等日常业务流数据进行考核,在每月量化考评中实行加扣分,兑现相应奖惩措施,倒逼全员接处警能力水平提升。自行开发指挥中心业务管理平台,探索建立个人综合能力电子画像,直观展示每名指战员综合能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争先争优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