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基层市场主体日益活跃,“九小场所”用火、用电带来的消防隐患不断增多,加之这些场所点多面广,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较大生命和财产损失。隐患易回潮反弹、基层监管力量不足、消防监管难度大等问题也成为“九小场所”的监管难点和基层消防治理的“堵点”。为此,江苏省泰州市委、市政府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问题导向,将基层消防治理作为化解重大风险的“底板工程”融入高质量发展大局,并作为“十四五”期间消防救援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予以推进。该市通过“试点引路、逐步优化”,以“3个文件、3支队伍、7项制度”为框架,以市、县两级消防安全指导服务中心为牵引,以镇街“一委一站一队”为基础,构建基层消防治理新格局,打通基层消防治理“神经末梢”。
出台3个文件 强化顶层设计
走出基层消防治理困境,关键是强化顶层设计。泰州市以中央深化消防执法改革为契机,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基层消防安全治理工作的意见》《泰州市消防条例》3个文件,持续优化基层治理体系。
全面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目前,该市六个市(区)所有乡镇(街道)的消防安全委员会主任,全部由主要负责人担任,明确消防工作职责,配备专职消防工作人员。
加强基层消防安全治理工作。泰州市、县两级同步设立消防安全指导服务中心,所有乡镇(街道)成立消防工作站,按标准配备行政或事业编制专职人员和辅助人员。
今年5月,泰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地方性法规《泰州市消防条例》,从立法层面明确了基层消防安全管理机构、专职消防管理人员的配备和职责要求。
“3个文件作为顶层设计,理清了基层消防治理发展思路,从制度层面明确了基层消防工作方法举措,以有人问、有人管、能管好的工作标准,将基层末端消防治理工作做实、做细。”泰州市消防救援支队队长叶兴亮说。
建立3支队伍 增强专门力量
要想做好基层火灾防范和应急救援工作,加强消防监管和救援队伍建设是关键。为此,泰州市政府多次组织多部门召开协调会,加强“一委一站一队”3支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基层治理专门力量。
实体化运行消防安全委员会。截至目前,该市设立市、县两级消防安全指导服务中心,所有市(区)均核增24名事业编制或专职辅助人员,由属地消防救援机构统一管理、调派、考核。
街道消防工作站作为“一委一站一队”基础架构的中坚力量,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据了解,该市96个乡镇(街道)依托综合执法局或政府专职队挂牌成立消防工作站,共配备230名在编人员。
在乡镇(街道)专职消防队伍建设中,泰州市专职消防员人均经费标准均已提高至每年12万元以上,并根据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涨幅建立动态增长机制。目前,该市已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41支,队员1023名。
共绘安全同心圆。今年以来,该市专职消防队共接警出动2034次,疏散被困人员71人,有效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消防队、人民群众的“守夜人”。
完善7项制度 形成整改闭环
8月5日一早,泰州市姜堰区三水街道消防工作站工作人员俞润辰在辖区开展消防巡查检查时发现,杭州路新开业一家餐饮店,立即上门检查、登记、录入工作平台。
他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一般隐患,优先在现场处理,并给出整改建议;对于较大安全隐患,则拍照上传至“泰治理”平台,移交街道消防工作站督办解决;至于疑难问题,消防工作站会移交消防救援部门依法处理,形成隐患整改闭环。
像俞润辰这样的基层消防工作人员,在三水街道消防工作站有192名。泰州市建立了分析研判、工作例会、巡查检查、督查通报、业务培训、约谈警示、考核评价7项基层消防治理制度,逐渐形成闭环管理,压实责任链条,使隐患排查更加精准、事故防范更有成效。
此外,他们通过明确日常督导、隐患核销、网格管理3个工作流程,制定出巡查检查、宣传培训两份任务清单,形成了乡镇街道统一领导、监管机构分工负责、基层组织自我管理、网格力量全面排查的工作体系。
“抓好基层消防治理工作,是推进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我们会紧紧依托‘337’框架,健全责任体系,补齐工作短板,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为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叶兴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