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
繁体
拼音

首页

帮助

退出

后退

前进

刷新

光标

大字

小字

颜色

白底黑字
蓝底黄字
黄底黑字
黑底黄字
原始配色

页面

100%

语速

正常语速

指读

显示屏

全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各地动态

扬州:实施“银龄安居工程” 建立“消防守护人”制度

发布日期:2025-04-16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浏览次数: 【 字体:    】            

支起“小摊子”、念起“话本子”,和群众一起赶大集、学安全。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每周二的“消防赶大集”总能吸引不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消防员结合当前农村易发火灾特点,像拉家常一般给老年人宣传消防安全知识。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发展智慧养老等关心关爱老年人的政策举措。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通过实施“银龄安居工程”,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强化宣传培训,多措并举为老年群体撑起“安全守护伞”。

智慧消防破堵点

“ 滴——”随着红色指示灯闪烁并发出声响,83岁独居老人王秀兰家中的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完成调试。

消防员详细介绍报警器的功能和作用,王秀兰认真倾听,并满脸笑容地说:“有了这个报警器,独自在家更安心了。”

这个巴掌大的报警器,在扬州市有9600余个,覆盖97.3%的65岁以上独居老人。报警器接入各消防救援站监控大屏,当烟雾浓度达到警戒值时,报警器会发出105分贝的蜂鸣音,监控平台也会在30秒内启动响应。消防员随即调出实时监测画面,根据现场情况开展应急处置。

762d85fd70ae41c3b598499b38e63cd2.jpg

为老年人安装报警器,是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实施“银龄安居工程”的一个实例。该工程主要通过安装普及智能监测设备,动态采集独居老人家中的电气、燃气、水压、烟感等运行数据,再利用信息化平台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动态研判,提升预判火灾警情的精准度,努力实现“出警先于报警前、救援先于成灾前”的目标。

消防紧急求助按钮,是该支队针对失能老人推出的一项便捷有效的报警方式。“这个红色按钮联通119指挥中心,遇到紧急情况按一下,消防员5分钟就能到。”居住在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石塔社区76岁的偏瘫老人李德生说,“消防救援人员为我们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想得周到、做得细致,连我吃的常用药,他们都知道。”

目前,扬州市已在350余户失能老人家庭安装了消防紧急求助按钮。该支队还配套建立“特殊群体应急预案库”,将老人的病历、常用药物、转移路线等关键信息都录入其中。

939e274f80d3eef6d19f584bc9aec3f4.jpg

除居家养老之外,养老院也是很多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场所。2023年,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市民政局制定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管理建设“三年计划”,如今已指导5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完成消防达标建设,计划今年底完成50张以下床位的养老机构消防管理提档升级。“三年计划”的下一步着力点,是引入更多智能化消防设备,如烟雾智能监测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等,进一步提升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本质水平。

“消防智慧终端只是实现‘老有所安’的第一步,与之相关的应急响应机制才是最大的考验。”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陈发斌表示,为提升预警和响应的联动效率,该支队构建“智能预警—人工复核—分级处置”的应急响应机制。根据该机制,社区网格员接警后5分钟内电话确认,15分钟内到场核查,对确认的警情按“红黄蓝”三色分级处置。

该支队接警系统相关数据显示,半年来的误报率从23%降至4.7%,真实警情响应时间缩短38%。“银龄安居工程”实施后,扬州市老年人居住场所火灾起数同比下降52%,没有出现亡人火灾事故。

制度机制防风险

“以前房梁上的电线像蜘蛛网,穿来绕去,真怕哪天就出事。改造之后,心里踏实多了。”80岁的刘大爷独自居住在农村老房子,对消防救援部门和供电企业为他进行的线路改造打心眼里满意。

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经过调查,发现农村独居老人住宅电气线路老化率达64%。为此,该支队联合供电企业推出“光明改造计划”,已为2378户农村独居老人更换了阻燃线管。

除此之外,该支队还组织政府专职消防员、网格员、志愿者成立巡防队,带着《家庭火灾隐患自查表》逐户走访,为农村独居老人开展“居家消防体检”。这样的巡防队在全市有53支,已累计开展“居家消防体检”1.2万余家次。

鉴于独居老人在消防安全保障方面处于弱势,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建立“消防守护人”制度,为每位独居老人都配备由社区工作者、近邻亲属、消防志愿者组成的“1+1+1”守护小组。守护小组通过“敲门入户”的形式,每月至少开展2次上门帮扶,帮助独居老人解决火灾隐患等实际问题。

ba9e65d98a156ca2190891d0307acaab.jpg

对于发现的问题隐患,需要专门的资金进行整改。扬州市实行“财政补贴+慈善基金+保险托底”的资金保障模式,用专项资金为独居老人购置并安装火灾探测报警器、电气火灾监控、一键报警装置,配备便民器材提取箱等消防设施设备。该市连续5年将消防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民生幸福工程“1号文件”,并将建设完成情况纳入政府高质量考评。市级财政按每户300元标准补贴消防设备安装;市慈善总会设立200万元银龄消防专项基金,推动家庭财产险覆盖火灾损失;乡镇(街道)为独居老人购买基础保险包,保费全部由乡镇(街道)承担。

有了资金,还需要清楚“怎么干”。扬州市近年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适老化改造项目中消防设施建设标准进行逐一明确,特别统一了老年人居住场所的消防配置标准。

解决了资金和标准问题,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协调各行业部门协同发力,建立定期会商、重点督办、联合巡查三项机制,根据涉老场所火灾风险特点,着重抓好主体责任落实、标准化管理和重大风险排查等具体工作,逐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宣传培训提能力

“电器用完拔插头,厨房做饭人不走,养成安全好习惯,平安安离火患……”在扬州市江都区樊川镇,由退休教师组成的“银发宣传队”编排了消防扬剧小调。朗朗上口的唱词搭配耳熟能详的曲调,带动很多老年人跟着传唱,不知不觉就记住了消防安全知识。

“我们还在编排方言‘火灾逃生二十条’、消防版‘烟雨唱扬州’等节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消防安全常识。”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的马凯说,老年人也要懂得自防自救,讲得太复杂不一定能记得住,以乡音方言唱出来效果会好很多。

24ad6b65043afe25b9a04b324c975d67.jpg

对于居住在养老机构的老人,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在消防设施配备和消防演练方面加强指导帮扶,确保护理人员和老年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撤离。

“扬州市、县两级消防救援部门组建了技术服务队,专门为养老机构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科潘鹏介绍,培训内容全面,有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以及实际操作。

扬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经过消防救援部门的指导,该中心不仅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每次演练前还会针对老人行动慢等特殊情况,制定详细的方案。护理人员会耐心引导老人,教他们弯腰低姿前行。

扬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的周丹介绍,扬州市组织了养老机构消防知识竞赛,各县(市、区)养老机构都踊跃参加,通过以赛促学,巩固消防培训成效。

06b6eff8e68ccb7b418253bef4071d78.jpg

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对老年人消防安全工作的推进,带动了社会面参与消防安全的热情。目前,该市有256家物业企业开展“清楼道”行动,47个社区建立“老年消防志愿岗”,1200余名外卖骑手成为流动消防宣传员。

在扬州大学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王晓燕看来,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推出的一系列保障老年人消防安全的举措,本质上是消防安全治理模式从事后救援向事前预防转型、从城市主导向城乡统筹转型、从政府包办向多元共治转变。

责任编辑:王松

相关链接

全国消防

新闻媒体

江苏省消防设施联网监测平台

d6ss6a5f87erwd4s7wq7er3y4t7ua47w46er782fd45d2347das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