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坚持以“疏堵结合、标本兼治”为原则,全面建立“345”长效治理机制(“3”即三类重点整治情形,“4”即四项关键治理机制,“5”即五项消防安全管理要求),逐步形成“动态排查、闭环整改、常态督管”的工作格局,全力整治“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隐患。
紧盯“三类”重点整治情形
按照“属地牵头、行业协同、基层覆盖”模式,全面起底摸排辖区“三合一”场所,重点整治设置在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或厂房、仓库内的;住宿人数3人及以上的小商铺、小作坊等“九小场所”;其他较大问题隐患的“三类”重点整治情形。
建立“四项”关键治理机制
1、巡查机制
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制度,明确每处“三合一”场所的巡查责任人,确保“在册场所每月一巡查、整改场所每季一回访”。目前,全市累计排查 “三合一”场所9994家,建立问题隐患和督改责任 “两个清单”,实行闭环管理。
2、整改机制
按照“整治存量、抑制增量”原则,严格落实“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五落实”要求。全市共依法清理搬离违规住人1.2万余人,整治占堵疏散通道等问题隐患1.57万处,采取防火分隔措施1225处,设置独立疏散设施1093处、独立式感烟探测器3098个、简易喷淋178套。
此外,支队在持续推动“拆牌破网清通道”工作的同时,结合“三合一”场所实际,专门设计制作“疏散救援窗口”标识,在全市“三合一”场所推广使用,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准确从内部开启逃生。
3、宣传机制
依托“119消防宣传月”“安全生产月”,常态化开展消防宣传“五进”(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和“敲门”活动,推送火灾案例与逃生知识至商户、住户。
目前,全市已开展针对性“敲门”活动76次,面向“三合一”及小经营场所业主及员工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和 “一懂三会”(懂场所火灾危险性、会报警、会逃生、会扑救初起火灾)知识,提升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从根本上增强场所安全管理水平。
4、调研机制
市消委办定期组织市应急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消防救援支队等单位,对各县(区)“三合一”场所长效治理落实情况开展调研指导,原则上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研究解决难点、堵点问题。
落实“五项”消防安全管理要求
下一步,全市将以“固化经验、常态管控”为目标,压实全链条责任,逐步完善长效治理体系,切实防范群死群伤火灾事故,推动全市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