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徐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从破解基层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布局入手,凝练运用“135党建工作法”,坚持贯穿“党建引领”一条主线、拓展“地方联建链、区域帮建圈、社会组织团建网”三项融合、强化“党员带头、隐患整治、服务群众、宣传培训、榜样示范”五个在一线,以党建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消防安全治理体系,投身基层消防安全治理这场“人民战争”,探索新时代基层消防安全治理的“徐州实践”。
以“三学三亮两争一创”活动串起“链条”
以“三学三亮两争一创”(学党章、学党史、学规范,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争创示范基层党组织,争当模范共产党员,创建党建品牌)为核心载体,构建“党委领航—支部攻坚—党小组落地”三级联动链条,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1、党委领航定方向
制定36堂党性教育精品课程、整合170余处红色教育资源,打造“淮海风云”“汉风课堂”“彭城蓝焰”等6类党建矩阵品牌,建立“日常管、动态考、实绩评”考核机制,激发党委“头雁效应”。
2、支部联建聚合力
推动队伍内部大队部、队站党支部分别与地方政府、社区、企业成立18个“先锋支部”,通过“同步落实组织生活、同步开展实践活动、同步争创先进模范、同步打造过硬业绩”,实现党建与消防治理深度融合。
3、党小组激活末梢
采用“3+N”(1名大队党委班子成员、1名支部班子成员、1名老党员+N个年轻党员)编配模式,组建104个党小组,推动党员“一线报到、一线吹哨”,从“小切口”解决消防安全“大问题”,发挥党小组“前沿哨所”作用。
以消地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版图”
打破系统壁垒,融合地方联建链、区域帮建圈、社会组织团建网,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格局,有效拓展基层治理“覆盖版图”。
1、融合地方联建链 强化政策支撑
推动市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办法》,落实“2+3+4”工作模式(推动消防宣传融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和基层党员培训内容,建立“三有”机制,普及消防“四个能力”),带动万余名党员干部成为消防宣传“新生力量”;联合五部门出台《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专项行动十条措施》,完善“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协作机制,60名政府专职队党员担任村党组织安全治理“第一书记”,推动治理举措由内向外延伸。
2、融合区域帮建圈 实现全域互助
牵头成立淮海经济区消防政治工作协作区,搭建“四联共建”机制,组织四省七地(徐州、济宁、枣庄等)百个基层队站党支部线上“云共建”、千名党员干部线下研学,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五四薪火”等主题党日活动,形成跨区域党建联通格局。
3、融合社会组织团建网 激活社会力量
与高校院所、企业单位建立党建联席机制,聚焦“三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联合美团、京东等平台党组织开展联创联建,11名党员干部担任支部“消防指导员”,1100余名“外卖小哥”“快递员”化身“消防宣传员”,推动消防安全治理“走街串巷、敲门入户”。
以“一线工作法”激活“引擎”
立足“爱民、亲民、为民、靠民、惠民、便民”六民理念,通过“五个在一线”(工作落实、隐患整治、消防宣传、服务群众、榜样示范在一线),让“先锋支部”成为连接群众的“连心桥”,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1、一线落实责任 筑牢治理根基
“先锋支部”紧盯社区、乡镇等末端单元,通过联勤联动、联席会议明确党员干部治理责任、监管重点和应急流程,推动治理任务落地见效。
2、一线整治隐患 守护民生安全
党员干部带领街道、社区、物业骨干,针对“三合一”场所、群租房、“九小场所”等开展集中排查,年整改隐患万余条、销案重大火灾隐患40余家,推动朝阳市场、宣武市场等“老破旧”区域焕发新生。
3、一线宣传教育 提升安全意识
创新“消防安全来‘敲门’”品牌,每周组织16支党员队伍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宣传1864场次,线上线下覆盖受众531万余人次,实现安全知识“精准滴灌”。
4、一线服务群众 办好民生实事
实施“安电惠民”工程,为70万户家庭免费安装电气保护装置,推动全市电气火灾占比从2020年的53.1%降至23.4%;为1406户弱势群体家庭安装联网烟雾报警器,构建“预警可知、火灾可防、救援可到”的智慧防护网。
5、一线选树榜样 激发干事热情
发掘基层治理先进典型,如汉风街道昆仑社区党支部书记袁龙旭获评“全国119消防先进个人”,通过事迹宣讲、成果汇报等形式,带动党员群众主动参与治理,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生动局面。
下一步,徐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锚定“党建引领更有力、业务融合更深入、治理效能更凸显”目标,进一步在拓展共建维度、优化服务精度、强化评价效度三方面发力,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走深走实,为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注入“蓝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