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人民日报》政治7版刊登了《有一种守护叫“火焰蓝”(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文中报道了淮安市消防救援支队消防员林一星的日常工作。

编者按:在警铃响起时,消防员们“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用无畏担当守护你我平安。他们不是生来勇敢,只为护我们周全。危险的地方,总有“火焰蓝”的身影。
“十四五”时期,各级党委、政府加大投入,新建城市消防站3538个;新建政府专职消防队6692支,新招录政府专职消防员11.4万人,总人数达到25.5万,消防救援力量得到明显扩充。
11月是全国消防宣传月。“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全民参与,人人尽责,提升消防意识,筑牢安全防线,向消防员致敬,对自身安全负责。
如何正确用火用电?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家消防救援局于11月份在全国开展消防宣传月活动,主题是“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安全用火用电”。为预防火灾事故,围绕施工作业、生产经营、餐饮休闲、居家生活等日常场景,相关部门提示安全用火用电用气。
施工作业时——进行焊接、切割等动火作业前,要注意检查设备线路,避免因低温导致线路脆化、破损引发事故;采取有效防风措施,防止火花飞溅。
生产经营时——组织专业电工对配电柜、开关箱、用电线路、插座等用电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更换老化、破损线路,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使用大功率电器取暖。
餐饮休闲时——加强专人对电器和线路的日常维护保养,不能超负荷使用插座和插排;使用合格燃气灶具、阀门和软管;加强日常安全检查,防止因低温导致接口松动、管体变硬引发泄漏;使用燃气时必须保持场所通风,严禁因天气寒冷紧闭门窗导致通风不畅。
居家生活时——手机充电器等小型电器,请勿长时间通电闲置;使用电暖器、电热毯等设备时,务必远离可燃物;切勿在电暖器上直接烘烤衣物,入睡前务必关闭电热毯电源。
江苏淮安工业园区消防员林一星
——处置化工泄漏,慢一秒危险就多一分
清晨5点50分,天色微亮,大多数人还在梦乡时,江苏省淮安工业园区宁连路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林一星已经准时起床。6点出操,6点30分洗漱整理内务,7点早餐,7点40分集合检查车辆与装备……这套作息表,林一星已经严格遵守了十几年。
林一星所在的淮安工业园区消防救援大队,下辖宁连路消防救援站和盐化专职消防救援队,共有94名消防员和21辆执勤消防车,是守护淮安工业园区安全的重要力量。
“我们的训练,从穿衣服就开始了。”在进行“反应釜泄漏处置”这一训练课目时,林一星一边指着厚重的防护服,一边向记者介绍。
白色烟气(模拟氯气)腾起的瞬间,命令也随之下达:“1号车,储罐根部阀门出现轻微泄漏,做好堵漏准备!”
林一星躬身贴近地面,手持有毒气体检测仪,向泄漏中心谨慎探查。查明泄漏点位在进料口处的阀门后,他招呼队友支援。
队友应声而动。在防护手套的阻隔下,林一星的手指几乎失去触感,全凭成千上万次练习形成的肌肉记忆,精准操作着注入式堵漏工具组。三分钟后,成功堵漏,泄漏终止。他随即带领洗消组,用碱性物质彻底中和残留“毒气”。“化工灾害,黄金救援时间是以秒计算的。”训练间隙,林一星扯下被汗水浸湿的头盔,“你慢一秒,危险就多一分。”
11月9日,林一星和队友们来到工业园区星期八街区,向居民讲解家庭生活中潜在的火灾隐患。“像面粉、淀粉这类可燃性粉尘,飘散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遇到明火就可能发生爆炸。”他一边讲解,一边进行演示。居民李媛说:“平时做饭经常在灶台边用面粉,真没想到这么危险,以后一定得远离火源。”
回到营区,林一星在日志上认真记录下今天的工作情况。他说:“窗外是城市的工业命脉,也潜藏着需要时刻警惕的风险,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