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
繁体
拼音

首页

帮助

退出

后退

前进

刷新

光标

大字

小字

颜色

白底黑字
蓝底黄字
黄底黑字
黑底黄字
原始配色

页面

100%

语速

正常语速

指读

显示屏

全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各地动态

苏州:“战斗班长”从消防站走上央视舞台

发布日期:2025-11-10      来源:苏州日报 浏览次数: 【 字体:    】            

452da2f0f23da227d484d24df2293412_012d965a87b030b67566e44c2c66b0ded1.jpg

这两天,施文昌成了苏州消防队伍里的名人。他在央视一档民族乐器节目上,用唢呐演奏了一曲《如愿》,节目一经播出,吸引众多网友关注。这名24岁的年轻小伙是一位资深民乐演奏员,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张家港市消防救援大队华达路特勤站战斗班班长。他的故事如同一曲《百鸟朝凤》,充满了生机与希望,也传递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使命的担当。

消防站里的民乐演奏员

施文昌,江苏宿迁人,2019年12月正式加入消防救援队伍,如今已是第六个年头,现任张家港市消防救援大队华达路特勤站战斗班班长。在成为消防员之前,施文昌曾是村里著名的民乐演奏员。14岁那年,受兴趣驱使,施文昌的家人将他送到山东济宁拜师学艺。

学习唢呐初期,他每天凌晨四点半起床,跑到田野里练习。“我们要练肺活量,先跑步,跑完步再开始练习单音。”一开始,施文昌手里的唢呐连吹响都很难,但凭借着对民乐的热爱和顽强的毅力,他不断摸索练习,唢呐声逐渐变得高亢有力,单音的吹奏时长也从十几秒延长到将近两分钟。

施文昌的唢呐技艺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越发精湛。短短几年时间,他从一名初学者变成了民乐兴趣班的老师,并且在当地小有名气。然而,随着年龄增长思想成熟,施文昌意识到,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长大了当一名消防员,为人民服务。”于是,他毅然投递简历、参加体检、面试、审核……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招聘流程,2019年,施文昌顺利成为一名新消防员。

在新训大队,唢呐成了他的“招牌”。新队员联谊晚会,教官让大家展示才艺,施文昌用唢呐吹奏了一首《百鸟朝凤》,悠扬而激昂的旋律,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也让大家记住了他,从此“唢呐”这个称呼便伴随他至今。时隔六年,当初同一批参加培训的战友已经分配到全省不同的消防站就职,但每逢消防队伍里需要排演节目,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总是“唢呐”。

是“唢呐”也是“拼命三郎”

由于工作训练积极努力,队友们戏称施文昌为“拼命三郎”。2021年,苏州市吴江区发生了一起房屋坍塌事故。施文昌和队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展开救援。坍塌的废墟中,碎石遍地,危险重重。施文昌运用训练时掌握的技巧,灵活地穿梭在废墟中,奋力搜救被困群众。由于条件太过恶劣,在搜寻进行到第35个小时的时候,消防员们都已筋疲力尽。然而就在此时,生命探测仪器却发现了微弱的生命体征。

“地点显示就在我旁边,但当时满地玻璃碴,搜救犬也难以开展工作,大型破拆工具更不敢用,于是我们只能用铁锹和手一点点挖。”在伤者眼中,消防员身上那一抹鲜艳的橙色代表了生的希望。“伤者被一块大石板压着,生命危在旦夕。如果使用破拆工具,上方的废墟随时可能会顺势落下,造成二次伤害。”情况危急,消防员却不敢轻易行动。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决定由施文昌和另一名队友拿撬棍支撑石板,另两名队友在下方清障救人。

石板近两米宽,重量无法估计,长时间高强度的抢险救援,体力消耗过大,让托举石板的施文昌双手不停颤抖。但为了救人,他咬牙坚持。终于在半小时后,伤者被成功救出,交给医护人员进一步救治,而施文昌的双臂也近乎失去知觉。“喝水都抬不起来。”施文昌回忆道。

经过41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失联人员全部被救出,此次共搜寻出被困人员23人。施文昌在此次事故救援中表现突出,休息复盘时,队员们又给施文昌起了个绰号——“拼命三郎”。

2024年夏天,一则短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消防员们在路边休整,他们刚刚结束一场训练,个个汗如雨下。两名消防员脱下防化服,汗水倾泻而出,流淌了一地。其中一名消防员拧了拧上身的T恤,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个人就是施文昌。短视频成为热搜,网友们纷纷留言点赞,提醒消防员注意防暑。“夏天出汗是很正常的。如果我们的汗水能让百姓避免一些苦难,减少一些损失,我就会觉得很值。”施文昌说。因为优良的品行和优异的成绩,施文昌已连续四年获得支队级“优秀消防员”称号。

唢呐里的深情

在工作中,施文昌是战斗班的班长,带队员训练,抢险救援。而在工作之余,他就是队友的“好大哥”。队友们家长里短的事都能找他唠上几句。除了工作和学习,施文昌的唢呐技艺也没落下。唢呐声高亢,穿透力强,他担心影响到队友休息,便找一个隔音效果好的房间独自练习。

施文昌最喜欢的曲子是《百鸟朝凤》。“我用唢呐模仿鸟的叫声,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鸟语花香的感觉。”曲子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施文昌对理想的追求。“每次吹奏这首曲子,我都会想起我们的使命,那就是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让这个世界充满生机与希望。”施文昌说。

唢呐是施文昌和队友之间的情感纽带。每当有新队员入队时,他都早早守在消防站门口,用一首激昂的军歌欢迎他们的到来;每当有老队员退役,即将踏上新的人生旅途,他也会爬上高高的训练塔,吹奏一首深情的《驼铃》,为战友们饯行。施文昌的唢呐声,成了华达路特勤站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了队员们心中的温暖记忆。(蒋祖华)

责任编辑:王松

相关链接

全国消防

新闻媒体

江苏省消防设施联网监测平台

d6ss6a5f87erwd4s7wq7er3y4t7ua47w46er782fd45d2347das23